【课程教学内容】
影响自尊的因素
【课程思政元素】
奋斗的青春最美丽
生活中成败经验是影响自尊的重要因素。在介绍生活中的成败经验时,为学生分享华罗庚的案例,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的自我价值。成功常常使我们感觉不错,信心倍增,从而形成高自尊;失败常使我们自己信心全无,从而形成低自尊。但我们的人生不是由某一件事决定的,胜败常常是生活的常态。借助华罗庚的案例,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败,不因一时的失败放弃努力,奋斗的青春最美丽。
【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点】
华罗庚的故事:在读小学的时候,学习成绩并不好,所以,小学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,只是拿到一张修业证书。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,数学课还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,所以同学们都讥笑他,叫他是“废物”。同学们的嘲讽并没有让华罗庚灰心,他暗暗下决心:必须要学好数学,他也一向相信自我能够学好数学。信心树立起来,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。他明白自我并不比别人聪明,就用“以勤补拙”的办法:别人学习一小时,我就学习两小时。最终,他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。
华罗庚的故事深刻诠释了“成败经验对自尊的双向影响”。 华罗庚早期学业受挫(数学补考、被同学嘲笑“废物”)可能引发低自尊,但他并未陷入“自我贬低”的归因模式,而是通过“以勤补拙”的行动重塑自信。个体通过努力改变对能力的认知,从而提升自尊水平。失败本身并非决定自尊的关键,对失败的解释方式才是核心。

审核 | 朱艳 郭静 王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