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课程教学内容】
经济法的宗旨
【课程思政元素】
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
经济法既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又强调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。这让学生理解到在经济发展中,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体现了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,并以此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。
【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点】
在宏观调控方面,首先,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。在经济衰退时,政府增加财政支出、减少税收,刺激总需求,促进经济增长;在经济过热时,政府减少财政支出、增加税收,抑制总需求,防止通货膨胀。例如,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,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,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扩大内需,推动经济复苏,这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,以弥补市场机制在经济周期波动方面的不足。其次,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。当经济低迷时,央行降低利率、增加货币供应量,鼓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;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,央行提高利率、减少货币供应量,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。如近年来,一些国家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,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,增加货币投放量,以刺激经济发展,体现了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对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,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。最后,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律,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,对特定产业进行扶持或限制。对于新兴产业,政府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、信贷支持等手段,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促进其发展壮大,如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,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。对于产能过剩或高污染、高耗能的产业,政府则通过限制投资、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,促使其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这体现了国家从宏观层面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配置,以优化产业结构,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弥补市场机制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可能出现的盲目性。
在市场规制方面,市场机制鼓励自由竞争,但垄断行为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,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。反垄断法通过禁止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、经营者集中等垄断行为,维护市场的竞争性,确保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运行。同时,政府反垄断执法机构会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等因素,对垄断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管,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。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,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,国家依法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。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自动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,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和执法进行干预。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、商业诋毁、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,保障市场机制在公平、有序的环境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。

审核 | 朱艳 郭静 王庆